明太祖朱元璋(1328年10月21日—1398年6月24日),男,汉族,字国瑞,
原名朱重八、朱兴宗,濠州(今安徽
凤阳
)钟离太平乡孤庄村人
。明朝开国皇帝(1368年—1398年在位),
[266]
年号“洪武”。
朱元璋幼时贫穷,曾为地主放牛。至正四年(1344年)入
皇觉寺,云游四方,增长见闻。二十五岁参加
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反抗元朝。
至正十六年(1356年)攻占
集庆路,改名应天,其后陆续消灭
陈友谅、
张士诚等割据势力,并自称吴王。吴元年(1367年)以“驱逐胡虏,恢复中华” 为号召,派遣
徐达、
常遇春举兵北伐,以推翻元朝统治。洪武元年(1368年)正月,即皇帝位于
应天府,国号大明,年号洪武。
[5]
同年秋攻占大都,结束了元朝在全国的统治。其后平定西南、西北、辽东等地,最终统一全国。
朱元璋在位期间,政治上,强化
中央集权
[6]
,废除
丞相和
行中书省,设
三司分掌地方权力,严惩贪官和不法勋贵
[7]
;军事上,实施
卫所制度;经济上,大搞移民屯田和军屯,兴修水利,减免税负,丈量全国土地,清查户口等
[8-9]
;文化上,紧抓
教育,大兴科举,建立
国子监培养人才
[10]
;对外关系上,确立“
不征之国”。
[11]
在他的统治下,社会生产逐渐恢复和发展,史称“
洪武之治”。
[12]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朱元璋病逝,享年七十一岁,谥号“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庙号太祖,葬于
明孝陵。
[13]
传位太孙
朱允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