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夷大炮,其原型是
欧洲在16世纪发明的长身管、
纺锤形结构的火炮,在明代后期传入中国,并很快被仿制。所有类似设计的
火炮都被中国统称为称红夷大炮,也称
红衣大炮。
红夷大炮在设计上与当时明朝本土拥有的火炮相比,有很多优点,炮管长,管壁厚,口径大,整体形状从炮口到炮尾逐渐加粗,符合火药燃烧时膛压由高到低的原理。在炮身的重心处两侧有圆柱型的炮耳,火炮以此为轴可以调节射角,配合火药用量改变
射程;设有准星和照门,依照抛物线来计算弹道,精度很高。多数的红夷大炮长在3米左右,口径110-130毫米,重量在1吨以上。
明朝仿制并改进而成的铜铁复合红夷大炮在
葡萄牙裔
东亚
历史学家托尼奥·安德拉德(Andrade, Tonio)所写的《火药时代》中被称为“
十七世纪全世界最好的火炮之一”。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