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钟山海拔61.8米,相对高度约40米左右,面积0.2平方公里。因山石多隙,水石相搏,击出如钟鸣之声而得名。
北宋大文学家
苏轼曾夜泊山下,他撰写的《
石钟山记》闻名天下,与石钟山相得益彰。
石钟山,实际上不是一座山,而是两座山,都由
石灰岩构成,下部均有洞穴,形如覆钟,面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击,响声如洪钟,故皆名为“石钟山”。两山分据南北,相隔不到1000米。南面一座濒临
鄱阳湖,称上钟山;北面一座濒临
长江,称下钟山,两山合称“双钟山”。
石钟山傲然屹立于
长江之岸,
鄱阳湖之滨,风景雄奇秀丽。它犹如一把铁锁挂在湖口县门前,号称“江湖锁钥”,自古即为军事要塞。
余亚飞诗称:“鄱阳湖接近长江处,二水相交奇景生,澈液浑流互排斥,浊清界线见分明”。登上山顶,其南望
匡庐,北镇
长江,看
长江滔滔,观
鄱湖浩淼,江湖汇合处,水线分明,江水浑浊,湖水碧清,以截然不同的水色“划”出了一条奇妙的界线,甚称
鄱阳湖上一大自然奇景,绘成一幅壮观奇妙的《泾渭图》,这就是著名的“
江湖两色”。
石钟山古建筑与碑、石刻相得益彰,互相辉映,集楼、台、亭、阁等于一体,是一座典型的
江南园林。这里石块具有天然形成的皱、透、瘦、漏、丑等特点,千姿百态,而且石叩之有声,观之出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