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赵(319年~351年)是
十六国时期
羯族首领
石勒建立的政权,共历七帝,享国三十三年。
[1-2]
公元319年,
石勒在
襄国(今河北省邢台市襄都区)自称赵王,史称后赵。公元329年石勒灭前赵,次年称大赵天王,不久登基称帝。
建平四年(333年)石勒驾崩,次年其侄子
石虎篡位,称居摄天王。建武元年(335年)迁都邺城(河北省邯郸市临漳县)。建武三年(337年)称大赵天王,
太宁元年(349年)称帝,同年病逝。石虎非常残暴,杀人如麻,征役无时,大兴土木,荒淫无度,社会矛盾尖锐,百姓生活悲苦。
石虎死后,
诸子为争帝位互相残杀,
石虎的养孙
冉闵坐大揽权,因胡人不愿为己所用,下令屠杀羯胡和不支持自己的人。冉闵于350年称帝,诛杀石氏子孙,改国号为魏,史称冉魏。同时,石虎之子
石祗也在襄国称帝,内战全面爆发。永宁二年(351年),
石祗被手下大将
刘显所杀,后赵灭亡。刘显在襄国称帝,被冉闵攻杀,前燕乘这场内乱兴兵南下,杀冉闵,冉魏灭亡。
此外,后赵的国号赵就是表示继承了西晋的金运正统,是为水德,这也体现了其深受中原儒家文化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