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高是
头顶点(v)至椅面的垂距
, 即
头顶点至左右两侧
坐骨结节最下点所在平面的垂距
[52]
。
坐高测量时大小腿呈90°
,不能坐地上(坐凳上挺直
躯干,大小腿从90°-180°变化中躯干收缩)。左右
肩胛间的
脊柱和骶部在一垂线上,两处紧靠墙体阳角
,不能后腰贴墙上。头部处于
眼耳平面
[5]
。
站时
坐骨结节被
臀大肌下缘覆盖,重按方可摸到。坐时
臀大肌下缘上移,
坐骨结节移至皮下与凳面接触故易摸到
[6]
。
坐姿时凳面即为左右两侧坐骨结节最下点所在的平面
[52]
;
臀部形状不影响坐高测量,
臀厚造成的误差小到可忽略。
躯干长是胸骨上点(sst)至
耻骨联合点(sy)的距离
[7]
。为测量方便以坐高代替,二者不一致
[8]
。
狭义、真正的
腿长学名
全腿长,狭义、真正的下肢长学名
下肢全长
[5]
[9-10]
。两者不易测量,可用
身高减坐高表示
腿长,即坐骨下肢长(Subischial Leg Length)
[11]
。
用
身高减坐高表示
腿长,同身高女性
腿长略大于男性
[13]
;
由于
腿身比
与身高
正相关,
身高
越大
腿身比
趋向于越大
[14-16]
;
腿身比平均值男性略大于女性
[17-19]
,差异显著(
p<0.01)
[20]
、
效应量
[21-23]
不大(
d<0.8)
[24]
;
腿身比极端值男性大于女性
[25-27]
。雌激素促进长骨骨骺愈合
[28]
[51]
,来潮后躯干突增
[29-30]
,成熟女性
腿身比远小于少女
[14]
。
长腿
绝非女性第二性征
[31-32]
,
同身高女性腿略长是
身高
性别二态性
的“
副产品
”
[14]
[17]
[53]
。受社会文化态度
[33-34]
等影响,
人们更愿意和倾向于用小样本甚至个例,去印证“
腿身比是
性别二态性特征、女性
腿身比更大
[39-40]
”的错误想法
[31-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