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宣之治又称
仁宣盛世、 仁宣致治 ,是明成祖
朱棣以后,
明仁宗朱高炽和
明宣宗朱瞻基采取的宽松治国和息兵养民等一系列政策使得国家出现盛世的局面,为明初三大盛世之一,
[3-4]
后人将
永乐盛世和宣德时的太平合称为"
永宣盛世"。
[5]
明初社会经济经
洪武、
建文、
永乐三朝的恢复发展,到仁宗、宣宗两朝,出现了社会经济的繁荣。永乐帝驾崩后,他的儿子朱高炽、孙子朱瞻基先后即位,是为明仁宗、明宣宗,这个时期被认为是明朝国力最强、政治最清明的时期。
[6]
明仁宗时“停罢采买,平反冤滥,贡赋各随物资产,陂池与民同利”。下令息兵养民,并停止
宝船下西洋,停止皇家采办珠宝等行为。这些做法,使社会矛盾缓和,百姓得以休养生息,生产力得到发展,开启了一个稳定、强盛的时代。明宣宗即位后迅速平定了汉王
朱高煦的叛乱,并延续明仁宗的治国理念,实行重农政策,赈荒惩贪,继续重用“
三杨”,息兵养民,赈荒惩贪,使明朝天下安定,社会经济迅速发展。
[6]
仁宣两朝,内阁大学士
杨士奇、
杨溥、
杨荣执掌朝政,多有建树。
他们在位期间政治清明,法纪严明,经济发展,仓廪充实,百姓安居,社会稳定,蔚然有治平之象,形成了明代早期国泰民安的升平景观。后世称之为“仁宣之治”,堪比
周朝的“
成康之治”、
汉朝的“
文景之治”
[7]
和
唐朝的
贞观之治。
[8]
宣德十年(1435年),朱瞻基去世,年仅三十八岁。仁宣之治就此完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