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园 ,清代皇家园林。清朝
道光二年(1822年),
熙春园分为东西两园,工字厅以西部分称
近春园,以东称清华园,清华园赐五皇子奕誴,近春园赐四皇子
奕詝,俗称为“四爷园”(清华大学苗日新老师查阅史料后提出当时西部称“春泽园”,而东部称“涵德园”,清华园赐惇亲王
绵恺,近春园赐瑞亲王绵忻。《
清华园风物志》作者黄延复也认为“四爷”指绵忻而非奕詝)。近春园园志上写着:“水木清华,为一时之繁囿胜地。”咸丰登基之后,将东边的熙春园改名为“清华园”。现存清华园门匾是清代
咸丰皇帝所赐。“清华园”三字为“晚清旗下三才子”之一的
叶赫那拉·那桐所书。
1860年,英法联军焚毁近春园,清华园幸免。奕誴死后,长子载濂继承,因载濂弟端郡王载漪为义和团在园内“设坛举事”,后清华园被收回荒废。外务部为游美学务处上奏获得此地建设肄业馆,改名为
清华学堂,1911年开学,1913年清华学校将近春园等地并入,发展成为今日的
清华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