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淡水客家凉帽制作技艺]的解释
淡水客家凉帽制作技艺惠州市 惠阳区非物质文化遗产
淡水客家凉帽是客家妇女主要服饰之一,其制作技艺在惠州及周边的 客家地区具有悠久的历史,清人梁绍壬《 两般秋雨庵随笔》记载,“惠州嘉应妇女多戴笠,笠周围缀以绸帛,以遮风日,名曰苏公笠。眉山遗制也”。清朝黄钊《 石窟一征》卷四记载:“妇女冬日戴帕,帕皆青布为之;暑天田功樵采,则戴凉笠,以竹为之,笠檐缀以青绢或青布,可以障目。” 淡水客家凉帽制作技艺现主要以惠阳区淡水街道为中心,在惠城、惠阳等地广泛传承,其影响范围辐射周边的东莞、深圳及香港新界等客家地区。  
惠州市惠阳区淡水地处广东沿海,历史悠久,是著名的侨乡。淡水是客家人生活居住的地方,明末清初时,受清兵南下的影响,居住在 梅州一带的部分客家人向东、南、西迁移,有的到了惠阳定居,并世世代代传承客家风俗。凉帽外形简洁,制作技艺却很繁复。从原材料到成品,需要经过破竹、织笪、扫油,接着切头,剪边、立头、夹帽,然后扎边、上边布、收角、装耳带等20多道工序,一顶凉帽才大功告成。淡水客家凉帽工序之繁复,是折射客家人独特韵味的传统工艺。  
2013年11月22日,被 广东省人民政府列入广东省第五批省级 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CopyRight 212-2021, www.9aiVIP.com , Inc.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