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宝森(1909年10月9日—1958年2月10日),出生于北京,字钟秀,别号时斋,祖籍安徽合肥,京剧演员,工老生
。
1917年,杨宝森开始随父亲杨孝方学武生。1920年,在蒙师裘桂仙的介绍下,杨宝森开始在斌庆社科班搭班学艺,第一次公演是在吉祥戏园演唱京剧《
朱砂痣》
。1924年,首次南下赴上海演出,包括剧目《
定军山》《
汾河湾》等。1925年,因在上海连演三个月,导致嗓音极度疲劳,只得息影
。1929年,在倒仓息影五年后,嗓音开始逐渐恢复,并灌录了多张唱片,包括《
七星灯》《
马鞍山》等。1934年,在北京正式搭班演戏
;11月,随
梅兰芳赴山东济南演出。1939年2月,以京剧群戏《雁门关》受到诸多关注。1940年,组班宝华社。1942年,宝华社演出剧目《四郎探母》受到诸多观众观看,杨宝森也因此被选入“
四大须生”行列
。1946年,参加“全沪名伶盛大京剧会串”演出。1951年,在上海为抗美援朝义演京剧《
搜孤救孤》。1956年3月,宝华社被吸纳进天津京剧团,杨宝森任团长。1957年,天津市京剧团一分为二,杨宝森率一团赴山东巡回演出
。1958年1月28日,杨宝录制了最后一版京剧《
文昭关》的录音
[5]
。
1958年2月10日凌晨2时,杨宝森因高烧引起急性肺炎逝世,享年49岁
。
在20世纪50年代,杨宝森在精研谭、余的基础上,扬长避短地进行艺术创造,成就了以韵味取胜、从细微处体现旋律、细腻而不琐碎、耐人回味的艺术风格,世称“
杨派”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