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派朴学,又称新安朴学,是相对于
理学的空疏而言的
朴学。朴学又称
考据学,是一种以实事求是为原则的朴实的治学学风。朴学家以研究
儒家经典来作为治学宗旨,徽派朴学的
经学研究,采用的是一种实证的求知方法,即考证的方法。
明末清初,本县潭渡人黄生,提倡读书,重视考证辨伪,著有《学书》四部,于"
六书"多有阐发,每字皆见新义被称为皖派朴学的先驱者。徽派朴学的集大成者是清中叶休宁县
戴震。在中国经学史中,徽派朴学被称为皖派。
古时
徽州(今
黄山市、
绩溪县、
江西
婺源县)的学者历来注重以儒家经典作为治学宗旨,徽派朴学是由徽州地区出现的
新安理学转变过渡形成的以求证、求实、求真为特色的创新学派,成为清代学术的突出代表明末至清康熙、雍正朝是徽派朴学的奠基时期,这一时期由歙县黄生开其端,婺源江永奠其基。
清乾隆、嘉庆朝是徽派朴学成熟时期,以戴震为代表的徽派朴学家群体以他们卓越的学术成就把徽派朴学研究推向极致。休宁人戴震(现属
屯溪区隆阜乡人)是徽派朴学的集大成者,他是中国清代著名的思想家、学者,“乾嘉朴学”的代表人物。
此外,清代中后期的著名徽派朴学家还有歙县人程瑶田、金榜、洪榜、江有诰、汪莱、凌廷堪、程恩泽,绩溪人胡匡衷、胡秉虔、胡培翚,黟县人俞正燮等。
民国年间,经学大师歙县
吴承仕为徽派朴学的后继者,在音韵训诂和古代名物制度的考辨方面造诣很深,他继承徽派朴学的治学方法,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对中国现代学术产生广泛深入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