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思邈(541年—682年,存在争议,详见正文“年龄争议”目录),京兆华原(今陕西省
铜川市
耀州区)人,相传为楚大夫屈原的后人,
[1-2]
唐代医药学家、道士,被后人尊称为“
药王”。
西魏大统七年(541年),孙思邈出生于一个贫穷农民的家庭
[3-10]
。他从小就聪明过人,长大后开始爱好道家老庄学说,隋开皇元年(581年),见国事多端,孙思邈隐居陕西
终南山中,并渐渐获得了很高的声名。
孙思邈十分重视民间的医疗经验,不断积累走访,及时记录下来,终于完成了他的著作《
千金要方》。
唐朝建立后,孙思邈接受朝廷的邀请,与政府合作开展医学活动。唐高宗
显庆四年(659年),完成了世界上第一部国家药典《唐新本草》。
[11]
唐高宗
上元元年(674年),孙思邈年高有病,恳请返回故里。
永淳元年(682年),与世长辞。
[12-13]
(概述图来源于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
[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