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颖达(574—648年),字冲远
(一作仲达
、冲澹),冀州衡水(今河北省衡水市)人。唐初经学家、秦王府十八学士之一,孔子第31世孙。
勤奋好学,师从大儒刘焯,日诵千言,熟读经传,善于词章。隋朝大业初年,选为“明经”进士,授河内郡博士,候补太学助教。唐朝建立后,成为秦王府学士。贞观年间,历任国子博士、给事中、太子右庶子、散骑常侍,参与修订五礼,编纂《隋书》。贞观十四年(640年),授国子祭酒、
银青光禄大夫、国子祭酒、上护军,受封曲阜县公。奉命编纂《五经正义》,融合了诸多经学家的见解,是集魏晋南北朝以来经学大成的著作。
贞观二十二年(648年),去世,终年七十五,获赠太常卿,谥号为宪,陪葬于昭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