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韶文化,是指黄河中游地区一种重要的新石器时代彩陶文化,其持续时间大约在公元前5000年至前3000年(即距今约7000年至5000年,持续时长2000年左右
[1-3]
),分布在整个黄河中游从今天的甘肃省到河南省之间。因1921年首次在河南省
三门峡市
渑池县仰韶村发现,故按照考古惯例,将此文化称之为仰韶文化。其以渭、汾、洛诸黄河支流汇集的关中豫西晋南为中心
,北到长城沿线及河套地区,南达鄂西北,东至豫东一带,西到甘、青接壤地带。
据先秦文献记载的传说与夏、商、周立都范围,汉族的远古先民大体以西起
陇山、东至
泰山的黄河中下游为活动地区。主要分布在这一地区的仰韶文化和
龙山文化这两个类型的新石器时代文化,一般认为是汉族的远古先民的文化遗存。
双槐树遗址是迄今为止在黄河流域仰韶文化中晚期这一中华文明形成的初期,发现的规格最高的具有都邑性质的中心聚落。
[5]
仰韶文化是华夏族先民所创造。
[6-9]
考古认为“华夏”一词中“华”的概念应该出自仰韶文化。
[10-13]
2020年9月,研究人员对河南渑池丁村等6处仰韶文化遗址采集的小口尖底瓶陶片样本进行分析检测,在陶片内侧发现了平纹织物印痕,以及手纹,为仰韶时代纺织技术及制陶工艺研究提供了重要物证。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