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三公中国古代朝廷中最尊显的三个官职的合称。周代已有此词,西汉今文经学家据《
尚书大传》、《
礼记》等书以为
三公指
司马、
司徒、
司空(见
三有事)。
古文经学家则据《
周礼》以为
太傅、
太师、
太保为三公。秦不设三公。东汉末年
建安十三年(208),
曹操罢去三公而又置
丞相、
御史大夫,自为
丞相。两汉时实行了两百年之久的
三公制,至此遂告终止。曹魏重新恢复三公之制。在
魏晋南北朝时期,三公依然位居极品,且开府置僚佐。但实权则进一步向尚书机构转移。至隋,三公不再开府,僚佐全部撤销,完全变成虚衔或“优崇之位”。